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數據顯示,1~8月份我國建筑陶瓷總量同比下降18.9%,136家建陶企業退出歷史舞臺,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0.6%。
在一眾現代瓷磚中,這兩年喜報頻頻的歐文萊在其中也是一個亮眼的存在。
筆者認為,一切營銷的手段和方法都只是提供了一個讓產品達到消費者的渠道,只有產品本身才是消費者最初的希望。不管市場消費格局如何變幻、渠道怎么變,營銷再花樣百出,只有掌握產品,把產品做到極致,才能在不同環境下擁有生存能力。
但做產品的當局者,遇上潮流總會滑入大力跟進的怪圈。這兩三年正值現代瓷磚風潮大漲的時期,90%品牌前后腳跟進,“過?!?、“同質”等又何嘗不是制造風霜的部分因素?看當初熱火朝天的架勢根本想不到,或者暫時看不見,“寒風”一吹會有如此大面積的衰敗。曾有行業人士預言,按如今局勢發展下去,將會有大量中小品牌以加速度和我們說再見。
同樣是順流而上,為何會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?
潮流跟進者在踏入之初,都會雄心壯志要在市場分一杯羹,現實卻遲遲在門外拿著待定的號碼牌。也許在現如今國內瓷磚行業里,要想打造“流量明星”是可以很迅猛的。簡單跟進雖易,但沒有能支撐得起的基礎,那也許就是從天邊劃過的一道流星,短暫而美麗!
歐文萊看見了趨勢,更理解了趨勢背后的邏輯,充分發揮高級灰瓷磚研發和制造優勢,促使歐文萊在國內高級灰瓷磚細分市場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。
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尹虹博士認為:“我們要了解趨勢,做自己最擅長的,有時候是各取所需,瓷磚行業所有的東西都是個性化的,都要有自己的特點,做黑磚或者其他單個產品,只要做好,都是可以的。”
設計界的吳文粒老師有言:“(處于)同樣水平的同時,我們更應該以理念取勝。我們這個年代,未來引領方向的不一定是某一項新技術,更多的可能是理念、生活方式等等,(這些)都能影響到產品的開發。過去我們只有是產品的單一思維,現在需要更綜合、更多元化的邏輯和思維。”
市場是殘酷的,先行一步,才能不落后于行業,只要企業對市場變化采取積極應對的措施,拋棄掉“茍且偷生”的僥幸心理,市場仍然是可以樂觀期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