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了前后4天的時間,歐文萊和一群設計師共同闖蕩了一回莫干山,當然大家都不是來玩耍的,更想搞清楚的是近年日益受關注的民宿設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在中國談及民宿必定是繞不開莫干山的,因為這里是一個策源地,對民宿的理解與實踐能夠清晰地展現出這整個設計脈絡,是以有了不斷迭代中的1.0、2.0、3.0等等說法。帶領設計師走入莫干山,歐文萊首先是有其獨特的優勢的,因為產品的調性本身就已經與現代民宿的設計形成了無縫連接,材質備受熱愛。
對于本次的活動內容的策劃搭建,也確實讓幕后團隊大費心思,到來的設計師群體背景是以室內設計為主導的,也都是身經百戰的一線主創人員,而我們更傾向于從建筑維度去讓大家思考設計的心法。也許從這個內容角度切入,能讓大家領悟得尤為深刻,此行終于是不負遇見。
我們此行鋪排的內容有呂曉輝、張亮、李文婷、劉可南四位老師,他們的學術背景構成也是相當有信服力,都是能夠用作品征服人的當紅建筑師,同時都是系出名門的拔尖類人物,背后是同濟大學、東南大學、香港大學等一流建筑學院背景,而從個人設計特質上又能有強烈的差異化交錯。應該說,能在作品現場先后接受四位項目主創設計師的思想澆灌,是非常難得的。
能讓人感受到的,是不同老師的理念追求各不一樣,呂曉輝老師的設計是在垂直深度挖掘鄉村建筑本質的素與美,年輕派的張亮、李文婷老師則是鋒芒畢露,從廣度上去思考民宿項目的整體構建與品牌價值鏈條閉合,而極有學院派氣質的劉可南老師則是沉穩有力、處處透見章法。
對于設計師而言,能夠有機會從廣度與深度上去拓展自身認知必定是受益匪淺的,就像要創造培育大樹的成長環境一樣,我們要挖的這個知識坑都是多維度的,廣度挖得大了之后,就要挖深,垂直深度到一定程度了也要抽脫出來拓寬視野認知,這是成功設計師修煉的必由之路。參與此次活動頗讓我們感觸到的,竟然可以用歐文萊量子灰產品的一個廣告語來表述:既然愛,就熱愛!
確實,和我們一起而來的設計師都顯現出自身的追求,他們的那種旺盛的求知欲讓人能深深感受到他們對設計的熱愛,從他們不斷想榨干老師知識養分的態度,就能看到各自身上的活力,在這種精神驅動下已經無暇顧及苦與累,能夠從自己熱愛的事業當中尋求到快樂,這已經是設計師的一份境界。
回到課程內容上,從裸心谷項目、三秋美墅之后,大家也考察了課間、宿里等等項目,在此來給大家抓取一些精彩的知識片段:
我們一起回看一下歐文萊與設計師們的四天四夜,如何在莫干山民宿建筑群里撥開設計的迷霧!
深入案例項目,在作品現場接受項目主創設計師的思想澆灌,思考設計新維度
置身景致,有時候需要獨自放空的消化過程